“最是书香能致远,腹有诗书气自华”。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院学风建设,鼓励我院学生阅读和分享书籍,激发学生对读书的热情,传播多读书、读好书的理念,增强阅读兴趣和能力,促进我院的文化建设,体现工程学院学生之间互帮互助、交流互鉴的良好学风,5月14日,我院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读书分享活动,旨在鼓励同学们培养阅读习惯,提高文化素养。本次活动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响应,吸引了众多读者的积极参与。在此展示部分分享者的读书心得感悟。
分享书籍:《风云出记》
分享人员:2023级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二班
白海峰、张秀
这是一部充满历史厚重感与人性光辉的杰作。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人物刻画,让我在阅读过程中深受触动,同时也引发了我对历史和人性的深刻思考。
在这部作品中,作者通过对主人公的塑造,展现了一个普通人在风云变幻的历史大潮中的成长与蜕变。主人公在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时,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,这种精神让我深感敬佩。同时,在阅读过程中,我深刻感受到了历史的沧桑与沉重。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,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,感受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悲欢离合。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与安宁,也让我更加明白历史的重要性。
此外,《风云初记》中的一句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“生活就像一场漫长的战争,我们必须学会在逆境中坚守自己的信念,勇往直前。”这句话不仅表达了主人公的坚定信念,它让我明白,无论生活中遇到多大的困难与挑战,我们都不能放弃自己的信念和追求,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,才能走向成功的彼岸。
分享书籍:《信仰的力量》
分享人员:2023级工程测量技术一班
杨楚嘉
经典句子:
1.信仰不是一种学问。信仰是一种行为,它只被实践的时候才有意义。
2.父母不能跟自己一辈子。因此我开始探索信仰的问题。
在我观看了《信仰的力量》之后,我心里深受感动,其中吴锦泉老爷爷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。
在退休后,吴锦泉爷爷骑辆破旧自行车,走街串巷。磨一次剪刀5角钱、1块钱,一天下来多的时候也不过挣个十块八块。一个退休老人这么拼命挣钱干什么?爷爷心中有盘算,用这些钱帮助有困难的人。2008年汶川地震,吴锦泉爷爷将3个多月磨刀挣来的全部收入1002元捐献给了灾区,一枚枚用汗水换来的硬币,感动了无数的人。胸怀千秋伟业,恰是风华百年风。对于新时代的青年人,老同志开创的光辉事业催人奋进,老同志坚守的理想信念熠熠生辉。他不断鼓励成长于新时代的青年人,能够从老同志的故事中激发信仰,汲取力量。在青春的黄金时期,我们要与党和国家两个100年的奋斗期相交汇。我们生在红旗下,长在春风里。人民有信仰,国家有力量,民族有希望。目光所至皆为华夏,五星闪耀皆为信仰。梦在远方,路在脚下。让我们成为时代的领头人,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。将光与热传递,铸就新时代青年人挺膺担当的时代精神。
分享书籍:《敌后武工队》
分享人员:2023级工程造价二班
徐正宽、陆德帅、邹梓祺
《敌后武工队》是一部经典的抗战题材作品,其中充满了激昂、振奋人心的经典句子。
以下是五句经典台词:
1、“我们是敌后武工队,任务就是打击敌人,保护人民!” 这句话彰显了武工队的使命和担当,他们不畏艰难,坚守在抗战的最前线,为人 民的幸福和国家的安宁而战斗。
2、敌人的力量再强大,也挡不住我们抗日的决心!” 这句台词表达了武工队队员们的坚定信念和顽强斗志,他们深知抗战的艰辛,但更相信胜利终将属于正义的一方。
这些经典句子不仅展现了《敌后武工队》中人物的英勇形象,也传递了坚定的信念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,激励着人们为正义和和平而奋斗。
《敌后武工队》一书,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抗战英雄的坚韧与无畏。他们身处敌后,却勇敢地打击敌人,保卫人民。这部作品让我明白了,真正的英雄,不在于其力量的大小,而在于其内心的坚定与执着。我渴望像武工队队员一样,拥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。这种精神,不仅是对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,更是对民族尊严的坚守。
阅读这本书,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,也更加明白,只有强大的国家,才能保障人民的幸福安康。我将以武工队队员为榜样,努力学习,提升自己,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分享书籍:《钢铁是怎样练成的》
分享人员:2023级工程造价三班
李尚琳,吴坤
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》通过对工人阶级的奋斗和牺牲展现了一种高尚的人生追求和价值观,让我们深受启发和感动。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反映现实主义精神的文学巨著,更是一部具有深刻人生意义的著作,让我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。很喜欢里面的一句话“人民的意志铸成钢铁”人生如同“炼”钢,只有在“炼”的过程中,才能发现自我,磨练自我,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,让我们重塑“保尔精神”,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!
分享书籍:《活着》
分享人员:23级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一班
谢潘虹、李虹钰
好句摘抄:
1.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,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。
2.检验一个人的标准,就是看他把时间放在了哪儿。别自欺欺人;当生命走到尽头,只有时间不会撒谎。
3.活着是自己去感受活着的幸福和辛苦, 无聊和平庸;幸存,不过是旁人的评价罢了。
4.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,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。我们会来到这个世界,是不得不来;我们最终会离开这个世界,是不得不离开。
《活着》的故事以人民公社、国共两党交战、斗地主、文化大革命等事件为背景,故事里的主人公福贵经历了多于常人的苦难,如果从旁观者的角度来讲,福贵的一生除了苦难还是苦难,其它什么都没有;可是当福贵从自己的角度出发,来讲述自己的一生,他苦难的经历里立刻充满了幸福和快乐,他相信自己的妻子是世上最好的妻子,他相信自己的子女是世上最好的子女,还有他的女婿他的外孙,还有那头也叫福贵的老牛,还有曾经一起生活过的朋友们的还有生活的点点滴滴...《活着》里的福贵让我们青年人相信: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,不属于任何其他人的看法之中。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,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。
在新时代的浪潮中,我们或许更容易迷失方向,追求物质和快速地成功,但《活着》提醒我们,生活的本质是简单而纯粹的。它告诉我们,无论时代如何变迁,珍惜和感恩都是最宝贵的品质。 我们要珍惜身边的人和事,珍惜每一段经历和回忆。就像福贵一样,他经历了家破人亡的痛苦,但他依然选择坚强地活下去,因为他知道,只要活着,就有希望。 同时,《活着》也教会我们,要勇于面对生活的挑战和困难。新时代青年要有勇气和毅力去克服各种困难,不断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。我们要像福贵一样,即使面对再大的挫折,也要坚定地走下去。
分享书籍:《觉醒年代》
分享人员:2023级水利工程二班蔡贵祎
书摘:
任何人,你都不能去试图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,你非要挡呢,结果只有一个,什么呢?被碾着腿嘛!--鲁迅
看完觉醒年代,我脑海中想起了一句话“我们都背叛了各自的阶级。”虽然是后来周总理所说的但我觉得放在这里很应景。陈家一门三英烈。假如陈独秀安安心心当着北大的文科学长,假如延年乔年跟着陈独秀的脚步走,那么家境殷实,家庭和睦将会是他们的一生。但世界没有假如,他们出现在在中国最没有希望的时候,对他们的遭遇感到心痛。 他们完完全全可以成为那个时代的明星,然而他们却选择了一条在当时看来属于黑暗的道路。然而因为他们的选择,光明从此洒向人间。他们看到了当时的世道,他们真的只靠自己的信念在谋求一条出路,只为了能将中国从黑暗中救起。正如书的名字一样他们的觉醒带领了一部分人的觉醒,进而携滚滚大势使整个年代觉醒。
《觉醒年代》中有许多英雄人物,比如陈延年、陈乔年、邓中夏、蔡和森,当然也包括李大钊,他们个个都是志存高远、才华横溢的精英,为了追求真理,为了拯救中国,不惜慷慨赴死、从容就义。他们理应成为今天青年的偶像。
“共赴书香之约,感受书香魅力”。此次读书分享活动不仅丰富了同学的业余生活,还促进了学院文化的交流与发展。通过这样的活动,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彼此,拓宽了彼此的眼界,了解世界上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。同时,也让我们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,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忘给自己充电。我们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够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支持,让更多人受益。
文/图:陈艳姣/一审:陈艳姣、二审:徐凌彦、三审:王军明/一校:陈艳姣、二校:刘文静、三校:丁磊/责任编辑:刘文静